d08cff94a35554f33223ea585f78dac.png

7月19日,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精心策划的“智”造少年行·工业研学第二期活动,带领小读者们走进华丰林里豆腐工坊,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非遗技艺探秘之旅。本次活动以“古法豆腐制作”为核心,旨在引导少年儿童触摸中华传统智慧,体验劳动之美,感受非遗魅力。

研学活动从追溯豆腐的“前世今生”开始。在工坊导师的引导下,孩子们了解到豆腐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始创的传说,惊叹于这项古老技艺穿越两千年的顽强生命力。通过生动的图文与讲解,大家认识到豆腐不仅是中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质来源,其制作技艺更是凝结先民智慧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生存智慧。

本期研学最主要的体验环节中,专业的老师傅们带领小读者告别书本,化身“小小豆腐匠”,深度参与古法制作全流程,感受黄豆从指尖到舌尖的蜕变。小读者们亲手推动厚重的石磨,将浸泡饱满的黄豆细心研磨成乳白生浆,在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往复中体会传统劳作的温度与力量。接着在磨出的豆浆中点卤,豆浆在盐卤的催化下瞬间凝结成豆花,孩子们屏息凝视,感受“一卤定乾坤”的惊叹时刻。最后,大家将豆花小心翼翼地舀入模具,均匀施压滤去多余水分。当模具揭开,一块块温润如玉、豆香四溢的豆腐诞生,成就感和喜悦溢于言表。

整个体验过程,孩子们全神贯注于手上的每一道工序:磨豆需力道均匀,点卤要眼疾手准,压制定型讲究耐心细致。在传统工坊的静谧氛围中,专注力、动手能力以及对“精益求精”工匠精神的初步感悟,悄然根植于少年心中。

本期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沉浸式体验,更是一次中华智慧与工匠精神的寻根之旅。孩子们在华丰林里豆腐工坊用双手连接过去与未来,在豆香氤氲中理解了“非遗”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,而是凝聚着先民智慧、值得敬畏与传承的活态文化。当一块块亲手制作的豆腐被带回家,劳动的价值、文化的认同与探索的乐趣,也一同被“打包”珍藏。期待少年们带着这份对传统智慧的敬意与好奇,继续在“智”造未来的道路上探索前行!

(俞露供稿)

版权所有 2019 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
备案号:苏ICP备10001215号 公安备案号:32100302010140